卷临天下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23,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卷临天下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23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考不凡
1、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2023
2、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一unit2travellingaround答案
3、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英语高一
【题目】阅读下面这首清诗,完成下面小题。
清明前一日
李渔
正当离乱世,莫说艳阳天。
地冷易寒食,烽多难禁烟。
战场花是血,驿路柳为鞭。
荒垅关山隔,凭谁寄纸钱?
(注)李渔(1611-约1679),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。顺治二年(1645 年),清军攻占南京,南明弘光政权灭亡。顺治三年(1646年),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,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,诗人逃入深山,作此诗。
【1】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本诗是一首离乱诗,为事而作,合于声律,语言通俗易懂,贯彻了新乐府运动之主张。
B.颔联写出春寒料峭,诗人在战火连天、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,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。
C.颈联用比喻手法,赋予春天自然景色以深刻社会内容,揭露了入侵者令人发指的暴行。
D.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,无法祭扫,恨战乱,念祖上,悼英雄,言简意深,诗短情长。
【2】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,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,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。
试题答案
【答案】
【1】B
【2】①首联,“离乱世”是对严峻的客观现实的概括,“莫说艳阳天”则是主观感受,正当离乱时世,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美好春光呢?
②领联,是对动荡生活的客观描绘,难民们颠沛流离,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,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,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,狼烟四起。 一“易”一“难”,逃难之苦,哀伤彷徨之情,蕴蓄于字里行间。
③颈联,“战场花”“驿路柳”是客观的自然现象,“花是血”“柳为鞭”则是流民心惊肉跳的主观感受。他们见到路边的红花,以为是敌人屠刀滴下的鲜血;看到驿路边的垂柳,惊恐地认为是清军抽打在身上的马鞭。情与景完美交融,写尽了离乱世中人们的感受。
【解析】
【1】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、思想感情的能力。此类试题解答时,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,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。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,即考核诗句的含义、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,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。
B项,“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”理解错误,难民颠沛流离,无法熟炊,只能食生冷之物度日,不是为了纪念寒食节。
故选B。
【2】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、语言、表达技巧的能力,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,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、意境的创设、构思的精巧、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,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。
本题要求赏析诗歌前三联“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”的特点。解答时分别指出哪些是“客观现实”,哪些是“主观感受”,并结合诗句分析即可。首联“正当离乱世,莫说艳阳天”作者首先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——离乱世,而现实环境则影响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,因为战乱的纷扰,作者已没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艳艳高照的春天美景。而颔联“地冷易寒食,烽多难禁烟”则是对客观事实的描写,同时也带有一种自嘲的味道。寒食节根据风俗只能吃生冷的食物,但此时的逃难民众却不是为了过寒食节而吃冷的食物,而是因为逃难在野外,无法生火而不得不吃生冷的食物,同时,寒食节本来不准生火,可是今年偏偏烽火遍地,狼烟四起。作者通过这两句写出了逃难之苦。颈联“战场花是血,驿路柳为鞭”则是将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的结合了起来,战场上盛开的花朵在难民的眼里是让人触目惊心的鲜血,而清明时节的依依柳枝则成了抽打在身上的皮鞭,此联写尽了离乱世中人们的感受,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撼。
综合解读诗歌,涉及炼词炼句,内容的理解,情感的把握,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。解答该种题型时,首先通读全诗,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、什么人、什么事,抒发了哪些情感,用了哪些手法。
16.(1)共同特征:股市虚假繁荣;盲目性和投机性;缺乏政府监管;股市崩溃破坏力大。(8分) (2)背景:中国:清政府腐朽落后,民族危机严重:西方文明传入;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;思想解放;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。(6分,任答三点即可) 美国: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;“柯立芝繁荣”的刺激,国际资本的流入;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;贫富分化的加剧;银行信贷的实行。(6分,任答三点即可) (3)认识:要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律约束;资本市场要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;股市有风险,人们投资需要理性。(5分) 【解析】(1)据材料一“投资者把购买股票看成获利的极好途径,以致购买股票,极少过问公司的经营状况”和材料二“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”,可知盲目性和投机性;据材料一“股票市场的价格均超过了股票的票面额,高的甚至超过数倍,股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”及材料二“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”,可知股市虚假繁荣;据材料一“由于国际市场丝织品出现波动,引发国内 商号乃至钱庄倒闭,对市场形成严重的冲击,出现了金融风潮,股市一落千丈,最终酿成巨大灾难”和材料二“1929年崩盘”,结合1929年经济大危机,可知股市崩溃破坏力大;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缺乏政府监管。 (2)第一小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背景,据材料一“随着在华外国股份制企业营业发达,投资者获利丰照厚”可知西方文明传人;据材料一“由于国际市场丝织品出现波动,引发国内商号乃至钱庄倒闭,对市场量形成严重的冲击,出现了金融风潮,股市一落千丈,最终酿成巨大灾难”可知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;结合材料一中涉及的时间“1882年”“1883年”,可知清政府腐朽落后,民族危机严重;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;思想解放。第二小问美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背景,据材料二“柯立芝繁荣”“战时公债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,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”,可知“柯立芝繁荣”的刺激,国际资本的流入;据材料二“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”,可知银行信贷的实行;结合材料二中所涉及的时间点“20世纪20年代”,可知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;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;贫富分化的加剧。 (3)据材料一“股票市场的价格均超过了股票的票面额,高的甚至超过数倍,股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”及材料二“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”,可知股市有风险,人们投资需要理性;据材料一“投资者把购买股票看成获利的极好途径,以致购买股票,极少过问公司的经营状况”及材料二“柯立芝繁荣”的真正内涵,可知资本市场要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;根据材料一和材
6.B 【解析】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次工业革命时 期,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,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,故B项正确;材料反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,这有利于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,排除A项;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,没有转移到其他 地区,排除C项;D项所述并非材料的主旨,排除。
本文由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答案网 作者:admin1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