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测试示范卷

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初中

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初中,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初中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考不凡

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初中

1、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条型码

2、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必修二第二单元答案

3、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范卷高三英语卷

【题目】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各题。

说“孝”

许天笑

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,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。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:“老师,我想听听您的志向。”老师孔丘想了想,说了十二个字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孔子的这三句话,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:老者安之,是孝;朋友信之,是信;少者怀之,是慈。请注意,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、慈排在首位?同样,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,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?

也许有人会说,老人是智慧的化身,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,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,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。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,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,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,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“孝为首”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。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——甲骨文中并没有“孝”字,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。

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。荀子认为,“人生不能无群”“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”。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,在力量、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,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,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。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,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,各行其正,各安其所。所以,人不能无群,既在群体中,就不能不讲本分,否则,就不免会陷于纷争、动乱和瓦解。无疑,为了群体的共存,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、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。

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、利他的因素,称为“四端”:恻隐之心,羞恶之心,辞让之心,是非之心。“端”,是起点的意思。仅仅有一个起点,当然是不够的,关键在于这些合作、利他的因素,通过怎样的道路,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。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,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,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,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。人们安守本分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,只有诚实善良,不杀人、不偷盗,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,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。

然而在中国,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,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、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。孔子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。相应地,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、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。这条道路,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——父母开始,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。如此设想,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,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,成为百善之首。

在人类社会中,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。人能够选择职业、住所、生活方式,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。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,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。不过,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,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,恰恰使“孝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,成为百善之首。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,正因为如此,“孝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,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。你想修养你的德行,成为一个仁慈、有合作精神的人吗?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,请从孝开始。

现在,我们再来看看“孝”字的结构:上面是一个老人,下面是一个孩子。老在上,子在下。孝的含义,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。

(摘自《国学》,有删改)

1下列对“孝”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孔子说的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”,可以用“孝、信、慈”三个字来概括,以“孝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。

B.“孝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,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。

C.一个人从一出生,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——父母,这样看来,“孝”成为百善之首,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。

D.甲骨文中并没有“孝”字,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,“孝为百善首”也未必自远古即有,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。

2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有人说,老人是智慧的化身,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,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,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。

B.基督教、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、利他因素,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,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

C.商代热衷鬼神祭祀,周取代商以后,传统发生了变化。孔子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、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。

D.“孝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。“孝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,让人变得仁慈、有爱心。

3综观全文,说说“孝”为什么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奉为百善之首。

试题答案

【答案】

1C

2B

3①人懂得群体合作,为了群体的共存,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、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。②中国人有关注现实世界的传统,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,人一出生就处于与父母的代际关系中,人类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就从与父母的关系开始,这就使“孝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,成为百善之首。

【解析】

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。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,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。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,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,对文章的内容、主题、结构思路、观点态度、句段含义、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。

C项,“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”是结果,并非原因;原文说,“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,恰恰使‘孝’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,成为百善之首”,可见使孝成为百善之首的原因是“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”;并且,孝“作为修身的起点”和“成为百善之首”同样都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结果。

故选C。

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。其做法是,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,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、判断,进而推理概括。

B项,无中生有,“有了差距”在原文中并没有体现;原文只说,“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,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”。

故选B

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、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。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:第一步,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,确定筛选对象;第二步,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,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。

回答本题,首先确定“孝”被奉为百善之首的原因主要分布在文章第三段到第六段。然后依据文中第三段“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,在力量、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,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,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”“为了群体的共存,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、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”这两句话,可知“孝”被奉为百善之首的原因之一是人懂得群体合作,为了群体的共存,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、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。

再次,依据文中第五段的“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、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”,以及第六段的“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,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,恰恰使‘孝’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,成为百善之首”“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,正因为如此,‘孝’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,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”,可以得出“孝”被奉为百善之首的另一个原因:中国人有关注现实世界的传统,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,人一出生就处于与父母的代际关系中,人类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就从与父母的关系开始。

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同步单元测试卷初中

11.A 【解析】根据材料“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”“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,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”可知,所有受害人受到法律的保护,禁止报复行为,说明《十二铜表法》对侵权行为制裁的规定越来越完善,体现了理性精神,A项正确;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制定法律主体的变化,无法得出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主导地位的结论,B项错误;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,并且并非日趋一致,C项错误;“决定作用”表述绝对,D项错误。

5.B 【解析】根据材料和图片内容,可知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影响,共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,故选B项;图片有摘桑叶和射箭的信息,不能反映男耕女织的农业个体经济,A项排除;魏晋时期北方战乱,不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,排除C项;材料反映的是相互影响,而非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,排除D项。

本文由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答案网 作者:admin1 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热评文章